-
新闻动态
【海珠禁毒】三维融合:海珠区“禁毒+体育”宣教模式的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26
来源:心明爱社工
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全民健身与禁毒工作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着力强调以体育运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传统禁毒宣教模式吸引力不足,亟需创新模式提升干预效果。在此背景下,海珠区探索“禁毒+体育”融合治理模式,以体育运动的广泛参与性和正向激励性为突破口,推动禁毒宣传从被动灌输向主动参与转变。
在政府引导和社会组织协同下,海珠区构建“禁毒+体育”创新融合的社会治理协同体系。在海珠公安分局禁毒大队统筹协调下,广州市心明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启帆之家”禁毒社工服务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联合各街道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体育”主题活动,实现价值理念、活动载体、目标对象的三维融合,形成“寓教于体,以体促防”的新型禁毒宣传生态。
价值融合:精神共鸣筑牢理念根基
(一)理念协同:体育精神与禁毒价值的深度融合
钟南山院士主演的禁毒公益宣传片《别让“我以为”变成“我后悔”》以极具冲击力的叙事方式引发社会广泛共鸣,而海珠区通过在辖区18条街道,以及各学校、商圈布设“禁毒先行,青春无悔”等特色宣传标语将近500处,将“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理念深度植入城市公共空间。利用“名人效应+在地化传播”的宣传策略,不仅强化禁毒教育的感染力,更与健康中国战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形成同频共振。二者在理念层面的深度融合,为“禁毒+体育”治理模式提供坚实的价值支撑和实践基础,实现从理念倡导到行为引导的转变。
(二)文化浸润:名人示范与场景渗透的双向增效
基于反兴奋剂与禁毒工作在价值理念上的高度契合,项目创新构建了“线上+线下”立体化文化浸润。借势全运会社会关注度,通过奥运冠军潘展乐、黄雨婷等公众人物的反兴奋剂宣言,将精麻药品识别、隐性诱惑防范等转化为社会热议话题。在实施层面,采取“场景渗透+新媒体传播”的策略:线下在新港街、海幢街等街道的运动场馆设置禁毒教育专栏,实现物理空间的精准覆盖;线上依托自媒体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名人公信力优势,以年轻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强化传播效果。2025年,海珠区在原有基础上,辖内增设62块禁毒宣传牌、23处禁毒宣传栏,线上发布31条禁毒宣传片,文化浸润形式达成大众化传播,促使禁毒理念借由体育场景与名人效应深入人心,为构建全民禁毒防线提供创新性的实践路径。
载体融合:形式创新构建多元传播矩阵
(一)运动载体:户外场景拓展禁毒教育新空间
基于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项目创新性地将禁毒教育融入运动休闲场景,构建“寓教于体”的禁毒宣传新模式。项目通过三个维度实现创新突破:在载体选择上,依托群众基础广泛的户外运动项目;在内容设计上,将禁毒知识转化为互动体验环节;在传播效果上,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渗透。
2025年6月13日,由海珠公安分局禁毒大队携手海珠区工商联、南华西街道商会、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心明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粤’动健康路,无毒迎全运”活动,首创“运动打卡+知识闯关”模式,通过设置识毒、拒毒、防毒主题关卡,吸引300余名参与者沉浸式学习体验;南洲街平安法治办将禁毒宣传融入传统龙舟竞渡文化活动,在文化传承中强化毒品危害认知。这种创新模式突破传统宣教的局限,为将近200名居民提供全新的禁毒互动体验,实现禁毒教育的提质增效。
(二)赛事驱动:竞技活动打造禁毒宣传新热点
体育赛事以强大吸引力成为禁毒宣传的创新载体。在上级部门统筹指导下,项目依托各街启航社工站驻点优势,将“禁毒 + 体育”融合模式落地实践,通过赛事驱动构建互动体验式宣教新场景。
自2020年起,华洲街组建禁毒志愿者足球队,以绿茵场为阵地,将竞技切磋与禁毒理念传递相结合,以“死守球门如拒毒,人生不亮红牌”的生动隐喻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凤阳街创新举办禁毒公益篮球赛、跆拳道赛事,紧扣“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主题,打造“体育竞技+禁毒教育”特色品牌。海幢街联合部门开展旱冰壶禁毒活动,借运动预热全运会,以“零失误、不踩界” 的冰壶规则隐喻禁毒底线,倡导拒绝药物滥用。
通过“寓教于动”的模式实现禁毒宣传从单向灌输到互动体验的转变。截至2025年8月,已开展此类活动将近20场,覆盖群众7000余人次,通过健步走、竞技比赛等多样化形式,让运动场景成为自然渗透的“移动禁毒课堂”,既增强宣传吸引力,又为“健康中国”全运会有效预热,为禁毒工作注入持续活力。
对象融合:分层施策提升精准宣教效能
(一)青少年群体:活力运动激发主动参与热情
针对青少年好奇心强、可塑性高且活泼好动的特质,项目创新构建“体育+禁毒”互动教育模式,通过运动场景激发主动参与热情。
国际禁毒日期间,南华西街在后乐园街小学举办禁毒主题足球比赛,以体育竞技传递健康理念,活动中,特类所干警带领全校600余名师生开展禁毒宣誓,将竞技热情转化为防毒决心。同时,项目联合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广州市禁毒教育馆等单位,在校园推行禁毒宣教暨匹克球推广活动,通过球拍印制禁毒口号等设计,让禁毒知识自然融入挥拍竞技过程,系列活动参与人次高达3000余人次。
通过体育与禁毒教育的有机融合,既契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又构建起沉浸式学习场景,使禁毒教育摆脱枯燥说教,让青少年在活力互动与汗水欢笑中主动吸收禁毒知识,筑牢“健康防线”,有效提升了宣教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二)企事业单位:团建活动强化全员责任意识
项目聚焦企事业单位团队建设需求,将禁毒宣传与团建活动深度融合,通过创新设计“运动+禁毒”模式,既强化职工责任意识,又推动企业构建全员禁毒防线。
项目联合海珠区凤阳街道平安办、总工会等,组织辖内企事业单位职工开展健步走团建活动。活动精心规划路线并设置禁毒知识科普点,将禁毒及反兴奋剂知识宣传融入团队建设全程。职工在健步过程中,通过与禁毒专职、心明爱社工的互动问答、阅读宣传资料等形式,系统学习防毒拒毒知识,活动参与职工达300余名,实现了健身锻炼与禁毒教育的有机结合。
这种融合模式不仅有效提升职工个人的禁毒意识,更以团建为纽带促进企业内部禁毒理念的传递,推动形成全员参与、共同防范的良好氛围,实现团队向心力与禁毒防线建设的双向提升。
(三)重点人群:趣味游戏筑牢临界防范屏障
针对娱乐场所从业者等重点群体社交活跃、场景开放的特性,项目创新研发《禁毒大冲关》系列趣味运动游戏,通过“运动趣味+禁毒教育”深度融合,强化重点人群防范能力。
项目立足高人流社交场景需求,在年轻群体聚集的太古仓码头及珠江琶醍酒吧街嵌入特色游戏环节:“同心禁毒”模拟缉毒接力,从“毒窝”传递“待销毁毒品”至“警局”;“斩断毒链”组队翻牌识毒,同伴互助规避“歧途”;“守护人生”限时竞技,抢夺美好卡牌抵御“毒品侵蚀”。这些贴合年轻群体社交习惯的游戏设计,自落地以来已吸引1000余名游客参与,单场活动平均停留时长超20分钟,其中 90后、00后参与者比重偏高。有效提升了重点人群对新型毒品伪装性的识别能力,让禁毒意识在轻松互动中深入年轻群体。
通过场景化、趣味化的活动创新,太古仓酒吧街转变为禁毒宣传前沿阵地,既提升重点人群对新型毒品的识别与拒毒意识,又有效阻断了毒品在社交场景的渗透路径。
“禁毒+体育”模式在海珠区实现价值理念、载体创新、对象覆盖三维深度融合,构建起禁毒宣教新生态。价值理念层面,将体育精神与禁毒理念深度绑定,以全民运动为依托凝聚情感认同,让“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理念突破说教局限;载体层面,通过足球、赛事等多元形式,使禁毒知识在运动场景中自然渗透,提升居民毒品认知效能;对象层面,精准对接青少年、企事业单位、重点人群需求,分层干预实现全群体覆盖,强化社会防毒拒毒能力。
下一步,项目将立足海珠本土特色深化融合实践:一方面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资源,构建共建共享的多元协同机制;另一方面引入VR等科技元素,打造沉浸式防毒体验场景,增强宣教冲击力。通过持续创新,“禁毒 + 体育”模式将释放更大治理效能,筑牢禁毒社会化治理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