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正在成为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输出地。以冰毒、氯胺酮为主的合成毒品滥用人数增多。并且呈现出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叠加滥用的特点。
国家禁毒委发布的《2016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破获制造毒品案件583起,缴获制毒物品1584.6吨,其中一类易制毒化学品305.43吨。
在人们的印象中,毒品这种昂贵的物质正变得越来越廉价,特别是合成毒品。
由于制毒技术的发展,不法分子依靠国内良好的化学工业基础,生产合成毒品越来越容易,国产合成毒品“产量大价格低,打得金三角毫无招架之力。”
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都有冰毒制造窝点,涉及广东、广西等12个省份。这也让吸毒者获得毒品变得容易。
长期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质(冰毒),会患上“苯丙胺精神病”。“苯丙胺精神病”是反复使用中等或高剂量苯丙胺导致出现以妄想为主的精神障碍,可在用药过程或之后出现,常伴有听或触幻觉、情感不稳、活动增多、敌意,甚至非理性和突然的暴力行为。
目前社会对合成毒品认知不足。现在的合成毒品价格相对较低,获得渠道更多,更加便捷。而部分青少年认为吸毒是一种时尚。
北京高新戒毒医院徐杰主任解释:青少年吸毒是一种社会现象,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一现象并不是一种脱离社会背景、孤立、偶发的案例,而是置于当时社会背景条件下,社会诸多相关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现象。青少年吸毒是一种既损害个体身体、摧残个体灵魂、危及个体生命又损害群体及社会利益、损害群体意志、危及群体及社会价值规范的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严重的社会病态。
一般来讲,吸毒的动机反映着吸毒者追求畸形需要的心理满足,吸毒行为的开始和持续就是以满足这种需要为动力的。所以,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来认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部分青少年吸毒是基于无知和好奇的心理,他们没有或严重缺乏关于毒品方面的知识而使自己的判断失误或发生盲目涉毒行为,他们产生这种心理主要是受毒品本身的神秘性、吸毒情况的隐蔽性和对吸毒的体验等三因素的刺激。也有部分青少年吸毒是出于精神空虚、追求刺激、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他们由于其意志相对比较薄弱,很容易接受到别的人或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认知,产生一种从众心理,出现模仿行为,就这样进入了吸毒大军之列。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
作为一个社会人就不可能脱离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青少年的行为有很大一部分可归结为“变迁”的社会。社会因素来自家庭因素、教育落后、不稳定的劳动和生活状况、贫富差距过大、传播媒体误导等几个方面。而青少年吸毒可以归结为社会转型因本来的人口压力引发人数蔓延引起社会总资源的缺乏,譬如教育、就业、住房等资源与巨大的人口之间的反差使得原来应该可以去学校上学、就业的青少年因竞争而失去了这样的机会而被迫流落社会的行为。
目前,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而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禁毒教育,让青少年了解毒品的危害并做好预防工作十分有必要,那么,作为一名青少年,如何保护自己并远离毒品?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青少年由于社会阅历很浅,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特别喜欢对同龄人的行为推崇和盲从。许多青少年吸毒者说,我是看到别人吸,我才吸的,他们吸得,我为什么吸不得。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产生尝试毒品的念头,永远同毒品保持距离,特别是在陌生人或熟人,又或者是亲朋好友等吹嘘毒品的梦幻感觉,甚至无偿提供毒品的情况下时,要提高警惕、抵御诱惑、不中圈套,同时将这些人的行为及时报告家长、学校、当地公安机关。
2、树立自我防毒意识
毒贩一般都会用尽各种方法来引诱青少年吸毒。可能会递给你的香烟中,或者是饮料中就掺入了毒品。所以需要青少年们清楚的了解他们一贯使用的伎俩,就不会染上毒品。
3、识别自身周围环境
(1)不去游戏室、迪厅、网吧、录像厅等不适宜少年儿童活动的地方。
(2)不要接陌生人递过的香烟和饮料。
(3)遇到挫折和烟恼向老师或家长倾诉,寻求长辈的帮助。
(4)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方式,如体育运动、听音乐、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跟父母外出旅游、淘冶情操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抵御毒品的能力。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我们青少年应该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良好的生活习惯,珍爱自己生命,拒绝吸食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