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化劫为节”: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发布时间:2017-11-07
来源:
想必“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话语对于我们而言都不算陌生,甚至于我们自己也可能在这种声音下长大,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否真的有推动作用?还是说这种教育方式,为侵犯孩子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合理性呢?
儿童家庭暴力较成人家庭暴力不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儿童受家暴的情况隐蔽性可能会更高,理由也更为充分。施暴者只需一句“我在管教孩子”就能回绝大部分伸向孩子的援助之手,孩子的呼声就此被掩盖。 当我们自身也对儿童暴力的概念界定模糊的时候,不妨来看一下香港家庭福利会、香港和谐之家及深圳罗湖家庭暴力防护中心的相关资料对儿童暴力的界定: 身体暴力:指对儿童施加任何非意外性之身体攻击或使用暴力侵犯儿童身体,造成痛苦、外型损毁、功能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语言暴力:用言语、语调予以胁迫、恐吓儿童,包括苛刻的批评、谩骂、侮辱,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恐惧与不安,使儿童觉得安全受到长期威胁。 目睹暴力:让儿童目睹家庭中的暴力经过,包括父母激烈争吵或向对方使用身体暴力,对儿童的心灵成长将有负面的影响。他们可能会误认为以暴力解决问题是合理和正确的,因而长大后有可能变成家庭暴力的施暴者。 管教暴力:指使用严苛的管教方法对待儿童,包括辱骂、恐吓及体罚,以企图控制儿童的行为,或者向儿童灌输错误的意识及思想,使他们没有接受正确的教导机会,导致他们倾向以暴力解决问题或存有偏离社会道德价值。 性暴力:指有责任照顾儿童少年者,非基于意外的行为,本人或准许他人对儿童少年进行性侵害或性剥削的行为。 在以上五种儿童家庭暴力中,人们对于儿童身体暴力和性暴力的容忍度较低,每逢网上有爆出儿童身体/性虐待时,舆论都倾向于一边倒:痛骂施虐者,支持受虐者。 15年洛阳女童遭生母虐待数次脑死亡 (向左划动查看更多照片) 但当语言暴力、目睹暴力和管教暴力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时候,大多难以引起公众太多的注意。一方面有传统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的确是由于这些暴力对孩子的伤害程度难以得到呈现,更不用说怎样衡量这些行为对孩子心里造成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为尽量降低语言暴力和管教暴力对孩子的伤害,监护人不妨可以学习一些情绪控制的技巧,同时也为孩子带去正向教育。 例:孩子因为发生某些事情导致闷闷不乐,不愿意开口说话,父母叫也不答应,这时候父母火了,以孩子没礼貌,不听话为由,将孩子打骂了一顿,导致孩子闷闷不乐的原因也就此憋在了孩子心里。 如果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我们能够恰当地使用一些情绪控制的技巧,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孩子因为发生某些事情导致闷闷不乐,不愿意开口说话,父母叫也不答应。等孩子恢复正常后,父母与孩子做了个图案/手势约定:如果以后遇到不开心的时候,将约定好的图案画出来,家人看到了,就不会去打扰他,但是当约定的冷静时间结束后,父母会主动询问孩子不开心的理由是什么;当父母自身也不开心的时候,也同样可以利用这个图案告诉孩子自己目前的心情,等约定时间过去了可以主动跟孩子说自己心情不好的原因,为亲子之间的沟通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 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大前提下,为亲子双方在冲突中提供一个彼此冷静的空间,有利于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当家长面对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也先不要急着打骂,将错误归咎在孩子身上。而是与孩子分析他做了什么导致父母如此生气,用解释前因后果来代替大道理,所得到的结果反而可能会更好。 小孩玩完玩具后不收拾,让妈妈感到生气,与其笼统地责备孩子“都是因为你,弄得妈妈不开心”,不如尝试和孩子解释说:“妈妈不是因为你玩玩具而生气,是因为你玩了玩具之后没有自己收拾好,这让妈妈很不开心。” 以上是一些关于教育孩子时情绪控制的技巧,更多的正向教育还包括有讲解、终止注意、表达不快、控制环境、重复纠正和夺取权益等方式,在使用这些方法的同时也需要伴随着对孩子的鼓励(如果家长有兴趣,可购买相关的教育类书籍)。 有些时候,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孩子,避免对其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我们十分明白家长改变原有的一些不恰当的教育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可能很长,但为了孩子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假如我或我身边有小朋友正在遭受着身体暴力或性虐待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不要害怕,勇敢说出来,可以拨打全国妇联维权热线12338,在广州市内可拨打市妇联家暴求助热线020-38613861-3向我们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