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社工项目
广州市海珠区司法社工服务项目
项目简介
海珠区司法社工服务项目(第二片区)于2017年4月由广州市心明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面向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矫正、教育、适应性帮扶,提供心理、家庭、就业等方面的专业辅导。营造“独立、自尊、希望”的正向氛围。为社区矫正工作发展提供社会环境和质量保障,助力社区服刑人员正常回归及适应社会。
2017年4月,广州市海珠区司法局把海珠区18条街的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服务拆分成2个包组进行公开招投标,2个包组分别不同的社工机构进行承接,广州市心明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经过投标程序,获得了其中包组二9条街司法社工服务的承接权,这9条街分别为:官洲、华洲、南洲、瑞宝、南石头、沙园、海幢、龙凤、滨江。项目致力于对海珠区包组二9条街的在册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矫正、教育、社会适应性帮扶,提供心理、家庭、就业等方面的专业辅导服务,协助社区服刑人员正常回归和适应社会,为社区矫正工作发展提供社会环境和质量保障,共同打造社区矫正服务平台。
项目成效特色
“曙光计划” 以“就业状况”为服务支点,以“保障稳定职业”与“保障顺利解矫”的双平衡回归社会模式,来具体指引专业服务的开展,由“个人及家庭”、“就业单位”、“社群”及“社区”这四个不同层面做专业介入,“四轮驱动”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增能自助,恢复及发展其社会功能,并最终回归社会。
(一)搭建了多边的就业帮扶平台
项目与16 间企业战略合作成功给予23个就业推荐名额,并有9名案主参加职业培训课程。
(二)搭建了联合帮扶机制
一是发挥相关职能部门区司法局、街道司法所的功能,为社区服刑人员服务提供行政指导及预防重新犯罪监控工作。
二是发挥社区居委会的区域管控及帮扶作用,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家庭帮扶、政策支援等工作。
三是发挥社工的服务功能,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心理咨询、行为矫治、家庭关系辅导、困难帮扶、资源链接等服务。
四是发挥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的社会责任功能,由社工整合各方资源,共同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必要的帮扶。
五是建立中途宿舍。中途宿舍能够满足“三无”人员的过渡性居住需求,协助其逐渐回归社会。
服务内容
(一)判前社会调查
了解有需要接受社区矫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犯罪行为对所在社区的影响,为进行司法矫治管理打好基础,以便实现社区矫正的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管理创新,并使社区服刑人员收到良好的矫治管理,能够良好地与社会进行互动,避免再次犯罪的发生。
(二)初始评估
综合运用多种工作方法和技巧,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再犯罪风险与需求因素进行评估,从而确定管理类别和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促使了社工推广对危险程度与需求评估、认知行为介入及其他社区矫正专业方法的应用,有效开展社区矫正领域的循证矫治工作,探索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矫治体系。
(三)教育学习服务
通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法律大讲堂、时事政策教育等活动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矫正服务,组织落实社区服刑人员每月不少于8小时的教育学习,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
(四)社区公益活动服务
通过开展社区公益活动,注入专业的社工元素,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改变其思想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达到恢复其社会功能、重新成为正常社会成员的目标。通过开展社区公益活动,将社区服刑人员真正融入到社区,并为社区内老弱病残提供生活、精神支持的服务,建立社会的责任感。
(五)适应性帮扶服务
开展个案管理的方式,协助有就业、就业需求的社区服刑人员做好个人的职业、学习规划,协助其找到相关机构提供技能培训,劳动用工等招聘信息,增强其社交技巧及社会活动能力。
(六)心理矫治
运用心理分析法为有需要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咨询服务;按实际需求开展辅导活动,帮助社区服刑人员缓解心理压力,解除心理困惑,正确调适自身情绪,运用正确的方式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七)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通过运用小组工作法、认知行为重建法、心理干预法、个案工作法等专业方法,为有需求的群体或个人提供多元化的矫治服务,激发潜能、调动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增加积极因素、减少消极因素,帮助他们重新调整认知,塑造新行为以达到矫治的目的。
(八)青少年社区矫正
通过运用个案、小组、社区三大工作手法,对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在休闲娱乐、教育工作、反社会性格、行为和家庭环境等方面进行跟进服务,在此过程中,社工并非直接为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工作或就学机会,而是更注重帮助其独立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九)安置帮教服务
为海珠区包组二所在片区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3-12个月过渡性安置,协助其完成“去污化”的心态转变,做好就业心态、技能等多方面的准备,为正式走入社会进行能力及心理建设。